“这位师傅面生啊,之前不是崔师傅开这个车吗?”李大爷发现自己常坐的55路公交驾驶员换了人。“崔师傅是我师傅,我是新来的驾驶员,今天是我正式独立上岗的第一天。”搭话的正是公共汽车公司今年新招聘的公交驾驶员张杰。
公交车驾驶员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乘客,从起点到终点,工作负荷量大、时间长、责任重。新上岗的驾驶员需要接受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考验。对此,日照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在驾驶员管理中注重培育“师带徒”文化,建立了一套师傅带徒弟的长效机制,并结合不同驾驶员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带徒方式和标准,形成了具有日照城市公交特色的“师带徒”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新招驾驶员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快的掌握岗位技能,公共汽车公司对新招驾驶员进行“理论+实践”培训后,以分公司为单位,为新招驾驶员选拔了一批驾驶技术过硬的师傅,并通过“师带徒”结对仪式,签订师带徒协议。
师徒结对后,在进行安全、运营、调度、服务等专项培训的基础上,由师傅对徒弟进行跟车,就车辆三检、防御性驾驶技能、规范进出站、运营服务等实际操作技能,进行手把手指导。师傅耐心、细致带徒,徒弟尊师重道,勤于思考,虚心请教,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
师傅们表示,会把自己的业务技能以及经验毫无保留的、倾其所有地传给徒弟,竭尽全力把徒弟带好,让徒弟在他们身上学有所得,使其投师无悔。徒弟也当场表态,会珍惜师徒缘分,谨遵教诲,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前走,用实际行动为文明公交增光添彩。
“师带徒,传帮带”,是岗位能力得以衔接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也正是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互动过程中,职工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历时3个月,在师傅们的带领下,徒弟们都已全部通过岗前考核,达到独立上岗的标准。
“师傅,请您放心,我一定会牢记您对我的教导,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本着“以乘客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用心服务。”这是公共汽车公司新招驾驶员王一平在上岗前对师傅的承诺,也是对乘客的服务承诺。
王一平的师傅是6路驾驶员卢立栋。卢师傅自1999年入职以来,以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乘客和同事的一致好评。面对徒弟卢师傅更是倾囊相授,对于如何保持车厢整洁,卢师傅告诉王一平要学会化整为零,每趟到终点站的空余时间用来擦擦玻璃、扶手,拖拖地板,时间不够可以一半一半的收拾,这样车辆就会一直干净;进站停靠时,车停住之前稍微松一下刹车,这样就不会发生“晃人”的情况;养成学习的习惯,通过单位培训及其他渠道了解所驾驶车型的构造和性能,扎扎实实做好车辆三检,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在卢师傅言传身教下,王一平很快进入状态,上班时不论多早都会提前赶到车场边模拟边实践车辆三检,收车后不论多晚也会同师傅一起将车辆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再回家。“认真、谦逊、务实,这个徒弟很不错!”卢师傅如是说道。
在这一批结对师带徒的队伍中,还有一对师徒同样做到了齐头并进。他们是三分公司的师傅王平河和徒弟陈修竹。在他们师徒结对的时间里,王平河和陈修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公交车上学习、探讨行车经验,作为师傅王平河尽职尽责的把自己的安全行车、优质服务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陈修竹。他说:“教徒弟就像教自己的孩子一样,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帮助他们,这样才能真正最大限度的发挥师带徒作用。他们都很年轻,接受能力非常强,经过一对一、手把手地教学,相关行车技巧很快就能掌握。”王平河凭借过硬的驾驶技术、温馨周到的服务经常得到乘客的表扬,带的徒弟表现也很优秀,渐渐地成了11路公交线上的学习标杆。
陈修竹说,跟车学习期间每次到达终点站后,师傅都会对他的驾驶情况进行分析,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针对整条线路遇到的重点路段、线路隐患点着重讲解,师傅不仅教他开车的技术,还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乘客对他的师傅也是称赞不已,师傅对待乘客也如同家人一般,用细心、诚心、耐心为他们提供出行服务。
师徒互相切磋、积极互动、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师徒结对”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师徒协议签下的不仅仅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师傅们一定会发扬良好的“传、帮、带”精神,学员们将秉承各位师傅的初心使命,在行动上先行,在速度上更快,在服务标准上更高,真正动起来、跑起来、燃烧起来。奋发向上、勇毅前行,共同谱写属于自我的岗位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