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底线和红线,2023年天然气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紧盯长输管道、城镇燃气、LNG调峰站三类公司所属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扛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提效争先,聚力落实,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月活动主题为依托,公司将2023年定位为“应急管理提升年”,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有效联动,加强应急管控水平。按照年初制定的演练计划,今年分层级组织开展综合、专项、现场等各类应急演练活动74次,同上、下游单位签署应急互救互助协议,同长输管线属地村镇建立高后果区风险管控机制,有效提升应急管控和处置水平。
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安全生产月期间,公司承担日照经开区燃气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了燃气行业突发生产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提高了燃气行业处置突发事件实战水平,取得了较好成效。
健全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3个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通过内部安全讲师授课、安全例会等方式,分级组织全员宣贯培训,借以进一步规范公司整体应急管理流程,提升全体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培训,打造应急管理队伍。全年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带班制度,特殊时期和节假日保持值班人员不空岗,全员保持联络沟通,应急小组和保障小组人员也定期进行拉练和培训,全年开展各类应急知识讲座、培训学习7次,持续强化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做实做细,精益生产,扎实推动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
全员覆盖,强化培训宣传。以安全“讲师”授课体系为依托,全年组织公司级安全培训12次,分别对培训结果进行总结评估,全员分级建立并持续完善一人一档,更新三级安全档案;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报道,推广典型与经验,全年发表安全宣传报道70余篇。
保障提升,加强安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安全总监制度,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配备安全管理人员13人,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9人,公司7人取得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3人取得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巡检防护,管道保护精细管理。以抓好源头防控和过程管理为重点,采取多项措施提高管道运行管控水平,筑牢长输管道安全防线,全年监护第三方施工7处,制止第三方破坏23次,补栽警示桩牌350余个,为供气设施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科技赋能,提升智慧燃气运营水平。建立管网与运维业务一体化的可视化GIS平台,采购配备手持卫星定位设备10台,完成管道巡线APP建设,实现对管线全线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应急调度;试运行安全眼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场站每日巡检业务可视化管理,有效杜绝作业“盲区”;投资20万元为场站更换点式红外可燃气体探测器,实现泄漏现场声光电报警和公司安全平台链接。
突出重点,建章立制,聚力推进生产操作标准化管理。
提高站位,落实安全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原则,全员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和《安全承诺书》;建立健全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岗位分工种分级别制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细化至72个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事项和责任范围;认真落实市安委会“运用写实方法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意见”,分48个基础岗位全员落实“写实”工作法。
制度支撑,提升管理标准。全年出台安全类政策性制度文件和保障方案8份,接收并落实上级文件通知330余份,修订完善了公司安全管理、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制度文件,修编《两个体系建设指南》,制定《LNG应急储配中心两个体系建设指南》,将安全诊断制度和重大危险源辨识整治列入制度管控,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现状评价和安全诊断,全面评估当前安全状况。
防控风险,抓牢隐患整治。以“两个体系”建设为抓手,紧盯管道天然气、场站工艺区域、特种设备设施等重点要素,印发《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治理方案》,全链条全环节全覆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全年聘请第三方开展安全诊断2次,诊断问题47项,内部开展各类安全检查64次,排查问题196项,查出隐患全部闭环动态管控,按期进行反馈销号。
2023年,天然气公司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安全、守安全、保安全,有力保障了50余公里长输管线、4个一线场站及储气设施安全平稳运行。2024年,公司将继续抓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抓好安全工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