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又是一个通宵。在日照晟华管业车间里,由于订单量加大,生产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人停机不停,24小时施工赶进度……最近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晟华管业公司承揽了两个电力管廊项目以及济南机场圆型管廊项目,项目订单都在千万元以上,时间紧任务重,晟华管业加班加点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项目。
晟华管业在成立不到六年时间里,成为水泥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发展成为年产值超过1.5亿元的企业。作为一个国企,成立之初定位是服务于集团内部闭环生产,为自己的企业生产服务。投产半年时间里也确实按照这样的路子发展,但随着技术的成熟,产业的提升,为进一步拓宽业务领域,公司主动提出“走出去”发展战略。
作为国企员工,之前没有销售经验,他们就成立三四个人的党员突击小队,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支部建在车间,建在市场,设立党员先锋岗,打造“三有三无”一线党建文化。“当时也没有营销部,就我们三四个人商量着来。”晟华管业副总经理王磊说。他们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让甲方走进他们企业,了解他们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品牌文化,进一步促成合作。不懈地努力也赢得了对方的尊重,第一单他们就签了个大业务,合同价值2000万元。
经过近几年不断发展,他们的产品已经覆盖三省十七市,本着“专业创新高度,品质缔造辉煌”的经营理念,与中建八局、中交集团、中铁十四局、济南城建集团等省内外多家大型央企、国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取得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省水泥制品行业先进企业、ISO三体系认证、企业技术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环渤海地区建材行业诚信企业、等系列荣誉,通过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树立行业新标杆,形成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受整体市场行情影响,企业发展面临极大困难,但晟华管业人不等不靠,积极寻找新的出路。由于排水管体积比较大,运输成本比较高,内陆需求量要远大于沿海城市。在前期考察基础上,经多个城市情况、区域优势等比较,最终在德州市建设分厂,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两厂东西方向布局,拓宽了产品销售覆盖面积,提高了公司影响力。
针对日照海洋产业发展,晟华管业与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团队联合申报了日照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针对海洋水泥基产品的生产和配套设施的研发和更新,计划将投入海上观光平台以及网箱等建设,形成涵盖陆地与海洋的闭环式企业生产模式,寻求新的增长点,也更好的为日照海洋经济服务。
对外积极开拓市场,转型发展,对内公司苦练内功,扎实基础,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合作融合共赢”的治企理念,推出“1+5”创新体系建设模式,即在党建引领下实现设备、工艺、应用、产品、管理的五大创新。以绿色环保、智能制造为路径,坚持技术创新融入生产经营,通过研发管涵刷管器、抗震方舱公寓,应用ERP管理系统,实施车间8S精细化管理,运行安全体验区等多角度、多维度创新举措,全面提高产线自动化水平,合理配置生产各要素,实现全流程线上闭环运行,提升各环节工作效能,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发明,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先后荣获环渤海地区建材行业“知名品牌”“技术创新型企业”“日照市企业技术中心”“水泥制品行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称号,2023年并通过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评选,入选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备案单位。
作为水泥制品生产企业,晟华管业公司始终秉承“国企担当、品质保障”的经营理念,坚持绿色上产,走地毯发展之路,打造绿色环保工厂。不断探索创新,成立生产技术研发小组,不断从生产车间中的生产技术制约点科学创新解决,不断改善设备与实际操作中的绊脚处;不断改良设备操作流程、原材料配合比,让设备更适应于我们当地的原材料特征特性,同时通过科学实验利用了废旧原材料循环使用和原材料替代品,实现环保节能的同时,突破节省了废旧物质再利用的环保污染治理工作。同时公司在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网方面,实现多种建材产品工厂化预制生产加工,解决传统建设思想现场浇筑、现场开挖、截路、堵车、搬迁等资源浪费现象。在环保常态化治理工作方面,公司根据厂区易发生扬尘区域进行洒水降尘,对原材料进行入库堆放和防尘遮盖,建设了固废处理区域,更换了水泥除尘装置2台,抽取循环水生产期间不间断洒水降尘工作,主动落实好环保部署要求。
转发|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类型|新闻资讯类